林延潮从徐贞明眼底看到了很多古人。
天下危在旦夕,大多数人仍醉生梦死,但总有少数人看到了这一切,他们奋力呐喊,想要扭转局势。
其中,既有如徐贞明这样扭转失败灰心丧气,也有如张居正身后骂名滚滚来。
总有人不计个人得失在做什么,对于将来能不能成功,他们没有把握,甚至完全没有可能,但他们仍然在做,最后归结到一处,不外乎就是武侯那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变法改革,再造中兴,说起来也好听,但中央王朝遇到两百年这一卡,最后续命成功能有几个?
明朝开国时,问题也不少,但一个开国气象,足以盖住一切。
但人老了终归要死的。
五十几年后李自成埋葬明朝时,会告诉那些人,告诉官僚们,告诉明朝历代皇帝,什么叫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却会拥有整个世界。
林延潮脑海中浮出这个念头,又看向徐贞明,他就是挣扎在其中的人。可能明知回天无力,但是在努力的人。
徐贞明此刻却没想这么多,他言道:“番薯略有耳闻,但听闻只是用来入菜,怎可取代稻麦为主粮呢?”
林延潮欣然,徐贞明有这个见识,看来自己没有找错他。
林延潮道:“正如徐兄所言,番薯不可取代稻麦,但也不是拿来作菜蔬用的,前两年福州府饥荒,百姓拿番薯作备荒之用,由此可知番薯可作杂粮。”
当下林延潮又与徐贞明讲了一番番薯耐寒,亩产几十石的好处,而且还不用如稻麦那般脱粒。
林延潮说的令徐贞明有些心动,当下不由问道:“那么番薯若真有林学士说的这么好,为何没有人种植在北地?”
林延潮说到这里就长叹了,他穿越前也是想当然的以为明末番薯一旦移种北方,无往不利,就等着种田暴兵就好了。
但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番薯在北方不能栽种。
知道了此事后,林延潮一直在脑子里检索以前穿越前看过的书籍,也多亏了这辈子过目不忘的能力,将上辈子偶尔看过而忘记的书,一点一点的回忆起来。
明末番薯到底如何移种到北方呢?
这就要提一个人,那就是徐光启。
徐贞明为了振兴水利,写了一本潞水客谈。这本书被徐光启看到后,视为奇书,但徐光启却发现徐贞明的方针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北方多旱田,少水田,所以一旦兴修水利很容易触犯到权贵的利益。
所以徐光启就想有没有旱田高产的农作物呢?
于是他就看到了番薯。但番薯只能在南方种,北方种不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番薯移种到北方呢?
于是徐光启研究了一辈子,并亲自到田里耕种,终于找出了方法。
他将这些经验都写进了他的农政全书之中。
后来徐光启还入冬前保存种薯和种蔓的方法总结了好几条。
霜降前,择于屋之东南,无西风有东日处,以稻草叠基。方广丈余,高二尺许;其上更叠四围,高二尺,而虚其中。方广二尺许,用稻稳衬之,置种焉,复用稳覆之。缚竹为架,笼罩其上,以支上覆也。上用稻草高垛覆之,度令不受风气雨雪,乃已。
稻稳衬底一尺余,上加草灰盈尺,置种其中,复以灰秽厚覆之,上用稻草斜苫之,令极厚”
再如北土风气高寒,即厚草苫盖,恐不免冰冻。欲避冰冻,莫若窖藏。吾乡(指上海)窖藏,又忌水湿,北方高地,掘土丈余,未见水湿,薯入地窖,即免冰冻,仍得发生(发芽)。
经过这一番躬践后,徐光启有了信心后,当下写了番薯十三胜,大力夸奖番薯的好处,在民间全力推广。
经徐光启这一番努力,番薯在苏淞开始种植,但还没有传播至北方时,明朝已是灭亡了。
然后清朝大力推广,从康熙到乾隆,特别是乾隆五十一年时,朝廷用发布政令的方式,让直隶,山东,河南三处全省推广种植番薯。
所以总结到这里,后世读史的人,只能用‘时也命也’这样的话来感叹了。
于是林延潮对徐贞明道:“这薯种在北地过冬的办法,我有一位同乡名叫陈振龙已是找到一二,他说……”
林延潮将诸如番薯过冬的办法,大略讲了一点,当然最后上树的本事,咱们不能教。
但林延潮几句话,已是令徐贞明目光闪闪。
他不由击掌道:“这番薯若真有备荒之用,移种到北方,能令无数百姓免于饿死,那么今年河南王安,湖广梅堂,也不会有人揭竿而起,数万穷苦百姓响应了。”
“学士大人,你这位同乡的这番薯过冬的办法,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这才是事功啊,也只有学士身边有这样的人才,徐某对学士的事功之学是真正的心服口服!”
林延潮听了不免惭愧,他也是照抄徐光启而已。
依徐贞明的办法,兴修水利,一定会触犯权贵的利益,那是要重新切蛋糕的,但徐光启就绕开了这个思路,既然暂时无法改变生产关系,咱们就努力发展生产力。
最后徐光启按照他的方法事功成功,从实践里出了真知。
但话说回来,谁又能说金手指不是事功,这就是传说中的‘生而知之’啊。
林延潮谦虚道:“此不过小道而已,何足道哉,但此事虽已有其法,却没那么容易办啊。”
徐贞明黯然道:“是啊,要事功也要得人方可。此策虽好,但必须朝廷支持,否则谁来教老百姓,令番薯在北地过冬之办法。而且这耕种番薯的事,必须募集南方富有经验的农人来京方可。”
“所以朝堂上哪里有不因人成事的道理?若让学士来接替徐某来为屯田御使就好了,学士不禁才华胜徐某十倍,而且绕开了得罪权贵的办法。可惜学士乃当朝储相,区区屯田御史是不会放在眼底的。”
林延潮摇头道:“徐兄错了,林某只知取巧,此不足取也,在林某眼底如徐兄这样敢为老百姓出头,得罪权贵,才是真正值得佩服的官员,也是我等读书人的脊梁所在。”
“不过林某一句话不知徐兄肯听否?”
徐贞明当下躬身道:“请学士示下。”
林延潮道:“我想让徐某上疏向天子认错,将原先在京畿兴水利以屯田之策收回,改以治旱田,那么以我之见,天子还是会信任徐兄,重新将屯田之事委之。”
徐贞明犹豫道:“这……”
林延潮道:“徐兄,只要能一展抱负,何惧外人的流言蜚语,史书青趣÷阁上只会记得徐兄屯垦番薯,救百姓无数的事。”
徐贞明一番为难后,自给林延潮说服了。
至于屯田的办法,林延潮自然是让陈振龙助他一臂之力,有了陈振龙在,倒也不怕徐贞明吞了自己的功劳。
如果番薯能在京畿推广成功,那么自己的官位再近一步,也就理所当然了。
唯独就是此事,必须事先与张鲸打个招呼。
徐贞明是张鲸撸下来的,当然要张鲸点头了,徐贞明才能回去。
但是自己如何与张鲸开这口呢?
过了几日,林延潮没找张鲸,张鲸倒是派人给自己送帖子了。
送帖子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张鲸的干儿子张绅。
当初林延潮罢官时,甄家曾来林府有意退婚,就是借了这张绅,想要利用张鲸的势力,让林延寿就范,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现在看见张绅,林延潮不由微笑。
张鲸眼下是大明朝第三号人物,除了皇帝,首辅就是他了。
张绅这几年借了张鲸的势,在外面可谓是京城一霸,就是遇到官员,平日也不太放在眼底。
但是张绅是被林延潮教训过的人,一见林延潮他就跪下叩头来道:“小人张绅叩见学士老爷。”
林延潮看都没看张绅一眼,自顾写公文。
等了许久,林延潮公文写完,这才‘吃惊’地道:“一时太忙,将你给忘了,快起身,不要多礼。”
张绅一点怒气也没有陪着笑脸道:“来前干爹说了,要待学士老爷比干爹他还恭敬,眼下能够见学士老爷一面,小人就算在此跪三天三夜也是心甘情愿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不敢当,对了,督公叫你来何事?”
张绅道:“干爹明日在聚仙楼设宴,下了帖子来请林学士,说介绍几个朋友给林学士认识。”
林延潮闻言双眼一眯,申时行让自己不要与张鲸扯上干系,但目前看来,张鲸倒是绝不会让自己轻易下船。
见林延潮没说话,张绅道:“小人来前干爹说了,一定要请到学士的大驾,否则就立即打倒小人两条狗腿。小人求学士大人不记小人过,还请赏光一二。”
林延潮心底冷笑,好个张鲸,还真是吃定我了。
林延潮当下道:“那让你干爹饶了你两条狗腿,去吧!”
张绅闻言大喜,又磕了几个头方才离去。
林延潮看着帖子凝思,心想聚仙楼,这可是京城里有名的烟花柳巷之地,张鲸这个大太监,在这里设宴请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