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的大炮声响彻全城,扬州城其实已经被围了数日,因为传讯、交通的时间在古代非常迟缓,贾宝玉得知消息时,已经岌岌可危了。北静王说是去寻找蓬莱仙岛,其实暗中收服了大批女真人,从山东蓬莱阁登岸,发动闪电战,势如破竹,一路南下。
山东都指挥使许定国、总兵李遇春等相继投降,水溶任命女真人多铎为大元帅,收拾江南,本来占领山东已经危及河北,但是从他的战略来看,明显是要首先拿下江南。
两江巡抚吴吉丰、承宣布政使袁炳孜、以及后来被救出来的提刑按察使施破军成为了水溶的内应,反戈一击,引敌兵入关,北静王水溶定国号为“大清”,所以他的兵称为“清兵”。
“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史可法写下了一封遗书,他非常明白,援兵不济,四面楚歌,仅仅凭借扬州的兵力,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多铎有十万多清兵,而扬州守兵,只有万余人。
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许定国、李遇春在扬州城下劝降,史可法乱箭射回,麾下将领李栖凤劝降,史可法大声呵斥,李栖凤等人无奈,引兵投降。其余人等,包括知府任民育,全权听他指挥。
多铎攻克江南,强制下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就是剃光头部的前半部分,后面留辫子,像狗一样表示愿意成为他们的奴隶,这条命令遭受了扬州人民的全体反抗。
几次劝降无果,多铎大怒,因为两方兵力悬殊,扬州虽然人多,但是组织散乱,对方又有红衣大炮,所以几天之后,扬州城破,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退职武将樊大纲,一直担忧老母亲会被敌人杀害,他母亲见此状况,一头撞死,说道:“纲儿!勿念我!”
“娘!”樊大纲痛呼一声,老泪纵横,抬起大刀,红着眼睛,杀入了巷子。
城破之时,扬州依旧军民一体,妇女老小全体出动,搬砖头、石灰,赶制弓箭,后来清兵入城,战局呈现一面倒的形势,知道于事无补,扬州学府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写下血书:“首阳志,唯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
高孝瓒悲愤之余,在学宫上吊自杀。
另有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船民刘某、徐某,均不屈而死。
副总兵马应魁,每次出站都在白甲上大书“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最后在城内巷道流下了最后一滴血,战死。
扬州知府任民育,郑重其事地换上了官服,端坐大堂,正气凛然道:“此吾土也,当死此!”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幕僚何刚,天主教徒、炮队专家陈于阶等人与任民育一体,最终被清兵杀害。
天穹十八年五月二十五,因为弹尽粮绝,史可法欲举刀自杀,被属下拦住,逃出小东门,只见清军迎面而来,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可引见汝兵主。”
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
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
史可法壮烈就义,终年四十五岁。
“混账!”多铎勃然大怒,这是他们南下遇到的军民一体的最强抵抗,男女老幼,全体出动,清兵亦损失巨大,不屠杀不足以泄恨,于是多铎下令圈围扬州人民。
在战火平息之后的第一天,一场大雨瓢泼而下,仿佛老天爷也在发泄着它的愤怒,但是这场雨阻止不了扬州人民烧香焚纸的举动,他们在怀念他们逝去的亲人们。
很快,多铎撕毁了史可法以及徽商三十万金换来的“不可屠杀”的约定,下令屠城。
多铎令人在城内贴出了告示,告示说只要你们不反抗,出来投降就不会杀害你们。可是扬州人民走出来的时候,马上被清军分成五六十人一堆,用绳索捆绑,当场杀死,连倒在地上的人也不能幸免。
一名清兵提刀在前面引导,两名清兵在人堆左右巡视,后面一名清兵拿长枪横扫,如猪狗一般地驱赶着老百姓。
妇女们脖子上被套上绳索,被清兵拉在马匹后面,跌跌撞撞而死,孩子们在街上要么被马踏死,要么被人脚踩死。
天色阴暗,雨也下得可怕。
少数逃出城外的人,也被清军抓回来杀死,他们还不善罢甘休,不断用长枪、矛头等武器刺穿垃圾堆,然后那里面溢出了无数的鲜血。
整个扬州城内,墙角下尽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如鱼鳞一般密密麻麻,手脚分离,身首异处,街道上坑坑洼洼的地方,尽是血水。
与此同时,清兵们开始了抢劫,强女人也随之发生,扬州抗拒侮辱而自杀的妇女,不计其数。
暴行持续了十日,第十天之后,太阳出来了,照亮了大地,多铎为了防止尸体堆积而引起瘟疫,命令城外的和尚们收集了,老和尚们连声念佛,统计出来,共有八十万多具尸体。
其中不包括地下室窒息而死的人,清军在屠杀的同时,在扬州放了大火,一代千古名城、烟花之地瞬间沦为残垣断壁。
幸好老天爷下了一场大雨,才没有全毁。
多铎眼神嗜血,收集了大批美女,他志得意满,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南京。
后人有诗云:“扬州督师终可法,鞑虏十日屠城空。忠魂白骨八十万,赤血映日满天红。”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
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后世史称“扬州十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