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有种了!”程处默点头。
……
顾青殴打太医这件事朝中的言官早就看顾青不爽很久了,总算有机会来弹劾顾青,纷纷拟写奏章,一份份弹劾顾青的奏章,放到了李二的面前,一时间堆积如山,纷纷用尖酸刻薄的文字指责顾青,引经据典用他们的弹劾将顾青的行为说的简直天理不容,到了不杀之不后快的地步。
李二当然不想杀了顾青,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顾青去做,这小子肚子里有货。
“剥去顾青的官衣,这个中书侍郎顾青就不必做了!”李二下了旨意,以平众怒。
这件事自然也被长孙无忌知道了,听着身边侍从的禀报,“这个顾青这一手玩的高明啊,郑家的家主要入长安是自斩一刀,但还是保住了郑家的基业,顾青如此一闯祸先入大理寺,这是明哲保身,”
“在下不太明白。”侍从说着。
“要下雨了,要找个地方躲雨才行,顾青进入大理寺是为了让陛下打消疑虑。”长孙无忌苦笑摇头,“自污毁名来树敌,让自己孤立与朝堂,这样才能让陛下放心,你明白了吗”
房玄龄正在忙着布置科举的事情,知道顾青的事情也只是苦笑摇头继续忙着手头上的事情,科举的日子就定在了明年春季,如今还没颁布而已,但是风声已经传出去了,用不了多久科举开试的事情就会震动整个大唐。
顾青穿着干净囚服手里拿着折扇走在大理寺的地牢之中,张三也跟着走着,“侯爷还有什么吩咐。”
“拿些干果来,再拿些酒菜。”顾青一边走一边命令道。
在牢房中的松赞干布听到熟悉的说话声,抬头看见顾青路过自己的牢房,也穿着囚服,站起身,“你怎么在这里”
“这不是松赞干布吗”顾青笑着看着他,“我差点忘记了,你还在这里来着。”
看着穿着囚服的顾青,松赞干布笑呵呵说着,“顾青!你也有今天!哈哈哈哈!”
“侯爷,这就是您要的沙发。”狱卒搬着一个用不同兽皮做成软垫子的沙发说道,“侯爷,放在您的牢房吗”
“就放在这里。”顾青站在牢门前命令。
“哎!”狱卒们懂事的放下。
顾青享受地坐在沙发上,又一个狱卒拿来了茶杯与热水瓶,倒上一杯热茶,“侯爷,您试试会不会太烫了。”
喝了一口顾青点头,“嗯!不错。”
“侯爷,您要的干果。”
“侯爷……”
“……”
松赞干布看着狱卒们一个个殷勤的伺候顾青,看傻眼了,“这……这这……”
“羡慕吧。”顾青得意的看着松赞干布,“给我拿一直烧鸡!我要当着他的面吃!”
“……”
“好咧。”狱卒这就去办。
“啧啧啧……”顾青看着松赞干布,“你这身囚服多久没换了。”
松赞干布,“……”
又看着松赞干布的牢房,顾青又嫌弃说道,“你看看你的牢房,潮的都要发霉了。”
松赞干布,“……”
“这就是人与人和自己的区别。”顾青再次说道,“我能在大理寺受到如此厚待,都是因为气质。”
“顾青,你怎么也下狱了”松赞干布说起来也奇怪,这些日子在牢中与狱卒们也熟,听说顾青现在是大唐陛下身边的红人。
“因为我一个忠臣。”顾青郑重点头,“忠臣都是要坐牢的。”
“大唐有这规矩吗”松赞干布死死护着自己的三观。
让身边的狱卒退下,顾青喝着茶水对松赞干布说着,“看你这些日子在大理寺过的不嘛脸都白了许多,还有些胖了,莫非大理寺改善犯人的伙食了”
“现在的吐蕃还好吗”松赞干布还是牵挂着吐蕃。
“还行吧。”顾青点头说着,“如今大唐在吐蕃建起了都护府,吐蕃是大唐的一部分,要开始教育你的吐蕃子民了,说来你们吐蕃也是因祸得福了,现在的吐蕃也算是能够得到大唐的庇护。”
“庇护,因祸得福”松赞干布感叹道,“要是我当初不去联合大食与天竺,吐蕃又怎会落到如此田地。”
“人呀就是这样,每每觉得自己做错到了事情都会追悔莫及。”顾青伤感说道,“曾经有一个叫猴哥的人物,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子,那时候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女子,倒头来也是追悔莫及,他承认了心中的那份感情,然后在这份感情上加了一个期限,一万年!”
“和我有关系吗”松赞干布面无表情。
“没关系。”顾青也说道,“我只是感慨一下,世事无常总要学会珍惜。”
松赞干布追问着,“那后来那猴哥和他的心上人在一起了没有。”
“之后的事情就说了话长了。”顾青又喝了一口茶,对着外面的狱卒喊道,“我的烧鸡怎么还不来!”
“来了,来了。”一个狱卒急忙拿来一只烧鸡。
撕开烧鸡的一个鸡腿递给松赞干布,“小爷我今日心情好,分你一个鸡腿。”
松赞干布撕咬着鸡腿,“你和我说说,那猴哥后来怎么样了。”
顾青和松赞干布说着猴哥的故事,郑家的家主也到了长安,车马在长安城门前停下,郑家家主郑刑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郑家家主郑刑,前来领罪!”
长安人头涌动,郑家的家主郑刑再次大声喊道,“郑家家主,郑刑法前来领罪!”
王钦来到郑家家主的面前,对着身边的官吏说道,“将他押入大理寺候审。”
“谢陛下!”郑家的家主再次大声喊道。
李二当即下旨,派出朝中官员作为刺史到荥阳,李二派出官员到荥阳的地盘,这个举动很明显是想将郑家一直以来控制的荥阳地盘换血,趁着这个机会将郑家的地盘牢牢抓在手中,郑家的家主虽然带着家眷与嫡系子弟来到了长安,毕竟郑家的根基还在,李二以后还是要盯着郑家的一举一动,世家太庞大了,不像卢家算是已经名存实亡,相反的郑家更知道要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