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当上纪委书记
刘振堂调过来后,向陈功了解一些情况,与此同时也是到各个地市进行调研,迅速进入角色。
由于他之前没在省一级的岗位上工作过,中央能调他过来,可以说是对他的极大信任,因而他要努力抓好各项工作,不能辜负中央对他的信任。
时隔不久,他就对东江省的情况了解了不少,心里面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东江省虽然说是经济大省,可是思想比较落后,官本位比较浓厚,对全省的整体工作产生了不少的阻碍。
刘振堂渐渐认识到这个情况,他就想有所改变,只是一时半会,他无法完全左右和主导整个省的情况,毕竟他来的时间太短,而且又无省级领导工作经验,因此他做什么事就是比较谨慎。
过了有两三个月,刘振堂突然召陈功到他的办公室,陈功接到通知,立刻赶了过去。到了之后,刘振堂正低头伏案着写着东西,看到陈功来后,便抬起头来,招呼他坐下来。
陈功走到他面前,轻轻地坐下。刘振堂拿下老花眼镜,看着陈功道:“陈功同志,你原来在省纪委干过吧?”
陈功听到他说起这个事,不知是什么事情,便点头道:“我在省纪委干了不到一年。”
刘振堂微微点头,以一种期望的眼神看向陈功道:“我想让你回纪委系统去,你愿意不愿意回去?”
想不到刘振堂想让他回纪委系统去,陈功感到有些意外,但是刘振堂这样对他讲,必然是有着缘故,便说道:“刘书记,您说,我服从组织安排。”
刘振堂看到他答应的非常痛快,便现出一种很欣慰的表情说道:“现在中央对反腐败工作要求很高,我们省的反腐败工作这几年也是卓有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华州市作为我们省的省会,反腐败工作首先要做好,我看你在省纪委期间主导审查了好几个大案,我想让你去华州市担任纪委书记,你看你同意不同意?”
一听刘振堂要让他到华州市担任纪委书记,陈功更加有些意外,他以为刘振堂想让他回炉,回到省纪委去工作呢,原来却是去华州市。
华州市由于是副省级城市,一二把手是副省级,其他副职则是正厅级,因而华州市纪委书记是正厅级职位,与他现在的职级平级,这属于平调。
虽然说是平调,但是这由于是刘振堂亲自点将,因而可以说是重用了。陈功闻言,立即郑重起来道:“刘书记,您有什么任务交给我,请您指示。”
刘振堂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他到华州市担任纪委书记,因而这样安排,必然有着刘振堂的特殊考虑,所以陈功便直接和刘振堂讲,有什么任务请下指示。
看到陈功领会很快,刘振堂便更加欣慰起来,与陈功讲了一些事情,主要还是到华州做好反腐败工作,把华州市打造成首善之区。
陈功听了刘振堂的话,让他感到了这位新任省委书记的雄心,为什么呢,因为历任书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华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历任书记升迁的很快,从陆为民到楚忠明,再到现在的马东良,他们的政治分量都很大,因而华州市的事情,省委书记一般是不会去管的,由市委书记来做着一些事情,现在刘振堂安排他去华州市委做好这方面的事情,显然是有着很深的用意的。
陈功与刘振堂说完话,便回去了,刘振堂既然私下和他谈完这个事情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安排的问题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省委常委会召开,研究华州市纪委书记人选的问题,原任纪委书记许广亮与陈功的职务进行了对调,许广亮被调到省水利厅担任厅长,而陈功则是去华州市纪委担任书记去了。
许广亮原来担任过华州市水利局局长,后来提拔了华州市副市长,纪委书记,副市长是在陆为民手上提起来的,而纪委书记是是在楚忠明任上提起来的,所以说许广亮与陆为民楚忠明两人的关系都不错。
等马东良接手市委书记之后,他与许广亮的关系是很一般的,马东良乐得省委把他给调走,但是刘振堂之所以要把许广亮给调走,主要是因为许广亮长期在华州市任职,即使许广亮比较能干,也不利于他的反腐败工作,所以要把他调开,让陈功上任。
此时许广亮也是想着调离华州市,到其他部门去,现在看到能与陈功的职位进行对调,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身在纪委书记的位子上,他感到有些磨转不开,长期在华州从政,关系网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人来,受到的掣肘太多,所以调离开来,也是一种解脱。
马东良没想到刘振堂会安排陈功过去担任纪委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上,他心里头有些郁郁不乐,有心反对,可是没有好的理由,再加刘振堂本身的力挺,其他常委都表示同意,他最后也只好同意了。
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刘振堂此时把陈功调到华州市担任纪委书记,专门与陈功进行对换,很明显有着一种特别的用意,目的是想加强华州市的反腐败工作,而他这样做,无疑会让人联想到马东良在这方面是不是没把工作做好,当然了,大家也会认为许广亮没把工作做好,不过许广亮只是厅级干部,无所谓,马东良身为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可能会让人觉得他面上不好看。
省委常委会开过以后,刘振堂把陈功与马东良二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去。
马东良先来的,刘振堂就和他讲了反腐败的事情,让他支持陈功把工作做好,把华州市打造首善之区。马东良听了,虽然心有所不怿,可是面对刘振堂的要求,他也不好反对,便是表示他会按照省委要求,支持纪检部门抓好反腐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