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和王溥这二人靠不住,问题不在于他们的忠心,而在于他们没有兵权。
二人都是文官,虽然身居高位,可是处在这个战乱不休的年代,没有兵权,就没有话语权。别说你只是朝廷的官员,就算你是皇帝,是太子,是一国之君,是百官之主,只要你手中没有兵权,依然随时可以被别人替代。
五代十国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朝代都是由篡位而来。
朱温废掉唐哀宗,建立后梁,这算是给五代十国的混乱开了一个头。
随后李嗣源干掉李存勖(晋王李克用之子),再建后唐。
随即石敬瑭出任河东节度使,起兵造反,被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唐末帝)派兵围攻,他率军投降契丹,献上幽云十六州,成为历史罪人。
再然后,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被契丹人所灭,同为河东节度使的的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这就是周太祖郭威所效忠的那位皇帝。
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祐忌惮于郭威大权在握,于是杀其全家,逼反郭威,郭威于是推翻了后汉的统治,建立后周。
再到后来,就是周世宗柴荣年纪轻轻,突然病逝,赵匡胤趁着周家孤儿寡母无人襄助,夺取兵权,建立北宋。
五代既是如此,十国就更不用说了,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每一个国家的建立和消亡,都伴随着大量的腥风血雨,以及肆意的屠杀。
所以说在这最混乱的时代,其他一切都是虚的,唯有兵权,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柴宗训的心思也没有放在朝廷那帮混吃等死的文官身上,他现在最关心的,其实还是朝中的军队情况如何。
尤其是禁军。
禁军是整个后周的主力作战部队,朝廷采用“实内虚外”的守边政策,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全都调入禁军,守卫国度,在边境上之放了一小部分民兵一样的军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听到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范质等人会如此惊慌失措的缘故。
因为他们知道,凭边境上那些臭鱼烂虾一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挡住契丹人和北汉的联合进攻。
于是他们才给了赵匡胤大权,让他统领十万大军北上御敌。
但即使赵匡胤带走了十万大军,如今京城之中,依然还有近十万禁军。
如果能掌握这十万禁军,并不是没有和赵匡胤一战之力。
因此柴宗训很快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军队之上。
“禁军如何?”他问何内侍:“禁军之中,可还有支持我们的人?”
“这……”何内侍目光闪烁,言语间吞吞吐吐。
柴宗训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冷淡地说到:“说实话!”
何内侍看了他一眼,发现他眼中寒光凛冽,哪里像一个六岁的孩童?
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严,令他膝盖一软,不由得屈身颤抖道:“启禀陛下,刚刚收到消息,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刚刚率军攻占汴梁北门,说是,说是……”
“说是什么?”
“说是要恭迎叛逆赵匡胤回朝登基!”
何内侍说完这句话,只觉得后背一寒,一股无形的巨大压力扑面而来,令他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
但他抬起头,迎来的却不是柴宗训暴风骤雨般的怒斥。
相反,他一抬头却看见柴宗训正以一副相当惊愕的表情愣在那里。
何内侍并不知道,柴宗训此时心里掀起了多么大的一股惊涛骇浪。
赵匡胤谋反……其结义兄弟石守信杀了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打开汴梁城北门,迎赵匡胤回朝登基……赵匡胤深夜带兵入宫,逼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
这些事情,竟然是真的?
而且柴宗训全都知道!
他在那个梦中,也曾读过历史,知道了周恭帝柴宗训和宋太祖赵匡胤之间的后事。
赵匡胤夺取后周皇位之后,本想杀掉柴氏所有皇家子弟,巩固自己的皇权,但大将潘美劝诫他:“臣岂敢以为不可,只是于理未安”,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都曾是柴氏的臣子,深受柴荣的提拔和信任,如今我们杀了他的子孙,心里岂能安定?
于是赵匡胤听取了潘美的建议,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封为郑王,又尊小符氏为周太后,但是将他们母子迁往房州,也就是鄂西北的大山中,是历史上著名的流放之地,等于是将他们母子两软禁在了这里。
到了后来,柴宗训年仅二十岁就因为长期被软禁而郁郁而终,小符氏也在柴宗训去世后出家自称玉清禅师,淳化十四年(公元993年)因病去世,死后宋廷将她葬于懿陵,陪伴其姐大符氏。
当时柴宗训是很出梦境,一切都似幻似真,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后周的皇帝,而只当自己是个普通人,所以对这段历史并没有太过留意。
可今日听何内侍突然说起石守信,说他与王审琦合谋杀了韩通,又占据汴梁城北门准备迎赵匡胤回朝篡位,他脑海中那股记忆突然冒了出来。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就是说,他已经完全没有挣扎的余地了?
从今以后,他就将被赵匡胤软禁起来,虽然性命得保,但从此却沦为笼中的金丝鸟,终生不得自由,最后只能郁郁而终,含恨九泉?
“不,我绝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
柴宗训紧紧地握住自己的拳头,脸上蓦然迸发出一股狰狞之色。
如果说他真的只是一个六岁的孩童,那现在的他,可能不会有任何想法,只要能抱住自己和母后的命,就已经万事大吉了。
但他在经历了那个漫长的梦境,尤其是在梦中完整而平淡的度过了一段生老病死的历程后,他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思想已经完全成熟了,跟一个六岁的孩童截然不同。
那种被人流放到绝境、终生无法获得自由、生不如死的生活,他绝对不会想去尝试!
他必须要在赵匡胤回朝之前,想到一个办法,至少要让自己母子,不仅能够平平安安的活下来,还要拥有人身的自由!
可是这一切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
柴宗训的眉头不知不觉皱了起来,陷入深深地沉思之中。
但他却忘记了,此刻还有一个人在面前跪着等待承受他的怒火。
当何内侍看到柴宗训脸色忽红忽白,眼中不断有寒光闪烁时,他心里生出一股惶恐的感觉。
难道皇上被毒傻了,又或者是被赵匡胤即将回朝的消息给吓傻了?
他现在这副模样,要不要告诉太后娘娘?
可太后娘娘为了照顾皇上,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她好不容易才得空回宫去休息一下,这时候打扰她,不太好吧?
可如果不告诉太后娘娘,万一皇上出了什么事,那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
他心里纠结万分,不经意间,竟也跟柴宗训一样,心事重重,一下子陷入了思绪之中。
两人就这样一躺一跪,双双陷入了自己的思绪里面,谁也没有留意到,床头那碗鸡粥已经逐渐冷却,淡淡的热气消散在昏暗的房间里,却没能给冰冷的房间带来一丝暖意……
黑暗中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间,何内侍感觉到自己双膝疼的发颤,他支撑不住了,噗通一下跪坐下来。
这个声音也惊醒了正在沉思中的柴宗训。
看到何内侍龇牙咧嘴的揉着自己的膝盖,柴宗训忍不住柔声地询问他:“何内侍,没事吧?”
何内侍赶紧抱拳道:“启禀陛下,臣下无事!”
“嗯。”柴宗训抬头看了看宫外,发现天色漆黑如墨,心头突然一动,问到: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何内侍微微一愣,赶紧叫进来一个小太监,问他现在的时辰。
那小太监恭恭敬敬地回答到:“启禀陛下,现在是寅时末刻,马上就要到卯时了。”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在唐朝以前,寅时是指早上4点到6点,不过唐朝更改了时间刻度,唐后的寅时,一般是指早上3点到5点。
古人又将一个时辰分为8刻,也就是15分钟一刻,一般我们说的午时三刻,就是指11点45分,而寅时末刻,则是指5点45分到6点钟之间了。
柴宗训听闻已经是寅时末刻,赶紧从床上坐起来,询问到:“卯时就是朝会的时间了,大臣们可都已经到了紫宸殿?”
紫宸殿是周世宗柴荣用以举行朝会的地方,位于大庆殿偏北,平时柴荣就在大庆殿办公,每天早上卯时都会在紫宸殿跟百官举行朝会。
周世宗柴荣是个勤奋的人,雄才伟略,胸怀大志,可以说,如果他不是早逝的话,可能整个中原都会被他统一,而不会出现后来宋太宗赵匡义雍熙北伐那样的对辽战争的惨败。
柴宗训在刚才长时间的思考中,已经隐隐约约有了一个大概的计划,他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自己脱离赵匡胤的掌控,同时保住自己母子的性命。
但这个计划,首先需要有朝中的一部分官员的支持。
他现在就想通过朝会,试探百官的心思,看看到底有哪些人还跟自己站在一起。
但他没想到,就在他问完那句话之后,何内侍的脸上却流露出尴尬之色。
“陛下,这个……”何内侍不知是还没回过神来,或者被柴宗训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这件事给吓到,结结巴巴地说到:“陛下的身体才刚刚恢复,朝会的事,就先别去管了吧?陛下现在还是应该先养好身体,这样才有更好的精力去处理国事啊!”
“养好身体?”柴宗训不悦地看着他:“等朕养好身体,连这皇位都没了,还处理什么国事?”
说完他看到何内侍畏畏缩缩的模样,忍不住心生疑惑,问到:“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老老实实告诉朕,不然朕决不轻饶!”
何内侍浑身一颤,连忙爬起来再次跪伏于地,哀泣到:“启禀陛下,自从陛下中毒昏迷以来,娘娘衣不解带的日夜在皇上身边照顾,朝中百官……百官群龙无首,惶惶不可终日,这早朝……早已经有两日未成开启了!”
“什么?”
柴宗训听到他的话,顿时觉得一股怒气从丹田冲了出来,直接到达头顶。
“荒谬!”他大声的怒喝到:“外有强敌,内有叛贼,此正是国家危亡之秋,那群官员竟然终日惶惶不安,连早朝都不上了,这成何体统?”
“来人!”他蓦然而立,高声对宫外喊到:“敲响晨暮钟,召集百官上朝议事!”
“晨……晨暮钟!”跪伏在地的何内侍豁然抬起头,惊骇欲绝的看向柴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