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来了又走,西城秀树出现又消失。从表面上看,他们对于这场战争而言,就像投入湖水中的两颗石子。当泛起的涟漪平静以后,一切便又再恢复如常,并没有能够留下任何痕迹。但正如水底涌动的暗流一样,那改变纵使无人见,亦依然存在,并且仍旧汹涌。杨秀回去以后做了什么,唐十三和其余唐门高手又究竟都遇上了什么事,这些杨昭都无从得知。他唯一知道的,便是眼下这场战争非但尤未完结。而且更恰恰相反,它只是刚刚开始。
本来以为有杨秀的七万蜀军在剑门关附近牵制隋军,此次进军可以一路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攻陷大兴。然而,还未真正踏入大隋国土,就先在九寨沟这里意外遭到截击,先损失了龙虎狮三尊者,可谓出师不利。但是在派斥候探查清楚拦路的竟然敌人只有区区三百之后,南日松赞自然不可能因为这区区三百人就放弃自己已经筹备多时的大计。在他意想之中,认为只要派出三千先锋,用十倍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猛扑,就能轻易将挡在面前的这块拦路石砸成粉碎。
却没有想到,杨昭所率领的三百锐士非但没有如预想中的被轻易铲除,反而倒过来,全歼了这三千吐蕃军,更连钹爪槌三法僧也都杀了。南日松赞得知后自然又惊又怒,不禁拍案而起,就叫人去找杨秀,想要质问他为什么和说好的情况不一样。却没想到不但杨秀已经失踪,甚至连唐十三及其麾下一众唐门高手也全部不见影踪,只留下一名芝麻绿豆般的通事舍人小官,以及几十名亲兵侍女之类无关重要的人。目睹此情此景,南日松赞也不禁为之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能够在贵族势力盘根错节,王权不振的吐蕃国内坐上赞普之位,而且更强行压服所有反对者的声音而独揽大权,南日松赞本身就是位天生的枭雄。像这类枭雄,性格都是沙过短(注:这里没有写错字……),极其坚毅的。他们要么不作决定,一旦作了决定,那么便会坚定立场,将事情进行到底。若无天翻地覆式的重大变故,轻易绝不会改变主意。
与杨秀联手而兵入侵大隋朝,是南日松赞几经考虑,平衡过方方面面的利弊以后才作出之决定。其中牵涉之广,委实非同小可。假如这次侵略成功了,那么先不谈从汉地可以掳掠得到的人口、工匠、财宝等好处,也不谈杨秀所允诺的事成之后割给吐蕃以为酬谢的甘、凉、雍州等地盘。单单南日松赞自己在吐蕃国内的声望,就会因此而提升到一个之前历代赞普也未曾梦想过能够达到的高度。凭借这巨大声望,他便能够放开手脚去收拾那些不肯归服于王权之下的旧贵族,让吐蕃国真正建立起王权至上的大一统体制。
相反,假如什么好处都没拿到就贸然退兵,则实力受损不在话下,甚至连吐蕃国内的大贵族也会因此而蠢蠢欲动起来。到时候一个应对失当,随时可能引国内政变,即使南日松赞能够将之平息,但那也意味着他登位十年以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就此付诸东流,必须再从零开始。至于其振兴吐蕃的理想。更是终其此生此世,也休想能够实现了。
所以,即使在那个刹那间,这位吐蕃赞普心中忍不住产生了“我是不是被狡猾的汉人给耍了”的念头,但眼前情景,却实在已经骑虎难下。反正是已经和大隋这个强大得不可思议的国家撕破脸面反目成仇了。继续往前冲,还有扭转乾坤的可能,后退却会同时激外忧内患,终于落到一无所有的地步。那么应该怎么选择,即使是傻瓜也懂得了吧。
既然作了决定,南日松赞便狠下心来,决意孤注一掷。先是派遣斥候四出打探道路,看能不能绕到隋军结下的营寨后面,来个前后夹攻。只是杨昭也早防到吐蕃人这一着了,抢先将四周所有可供通行的道路,也不管大路小路,统统都用阴阳令动“天崩地裂”,制造了十几次小型山崩全部堵死。无可奈何之下,吐蕃军惟有从正面动攻击。
九寨沟的出口十分狭窄,根本容不下大兵力同时进攻。杨昭麾下的三百锐士稳占地利,越打越顺手。如此一来,吐蕃军自然死伤惨重。十二个时辰不到,地面又多了三四千具吐蕃士兵的尸体。假若在隆冬腊月的话,将这些尸体都堆起来然后再浇上水,那么寒风一吹就是堵极坚固的天然城墙了。只可惜现在是五月初夏,却是没这种好事。尸体堆在那里不管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臭,而且还有爆瘟疫的危险,所以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放把火全部烧掉。开始时杨昭也确实叫人去放火了。但是火势还没有烧完,吐蕃军的攻势已经接踵而至,便让他再没余裕去管这不算闲事的闲事。
南日松赞也是沙场老将了。意识到面前这三百块石头都是又臭又硬,很难将之踢开以后就立刻改变了作战方式。将麾下士兵分成十几个小队,分批轮流进攻。如此逐次增兵,本是兵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但南日松赞本人,却又另有打算。他这次出征所率领的三万余将士之中,只有八千人左右属于吐蕃王室直辖,另外二万多士兵却是属于其他吐蕃大贵族的私兵。吐蕃赞普可以通过命令这些贵族跟随自己出战,从而调用这些兵力为吐蕃效力。但却无权绕开这些大贵族本身而直接对其麾下兵马进行调遣。这些大贵族各拥私兵,所以也是桀骜不驯得很。过去就没少生过贵族自持兵力雄强而欺凌赞普的事情。
这种情况其实也十分常见。上古夏、商、周三朝,天子分封诸侯,到了后期王室衰弱,往往就都会产生类似情况。比如说春秋时郑庄公小霸中原,已视周室为无物。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最后却反而被郑庄公大败。周桓王被甚至郑国将领一箭射中肩膀,狼狈逃出重围。
又比如说不过五十年前的拓拔氏之北魏。当年胡太后毒死北魏孝明帝自居摄政,权臣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控制朝政。此后北魏便内乱不止。终于被高欢和宇文泰两人各自控制而灭亡。高欢和宇文泰两人却还虚饰门面,遮遮掩掩地继续拥护拓拔氏的傀儡小皇帝,将东魏、西魏两国维持了十来年方才搞什么“禅让”正式篡位。
以上种种,就都是贵族权力坐大并最终威胁王室的好例子。吐蕃国既然与中国相邻,南日松赞也是饱读诗书,熟知史事之辈,当然就对以上种种都十分清楚。故此他一直想效仿秦始皇,消除分封而行郡县,实现大一统王权至上。能够通过侵略大隋朝而提高本身声望,固然是个办法。另一个办法却是让那些贵族私兵在战争中损失殆尽,那么贵族势力自然削弱,收拾起来也容易得多了。使用这个办法的话。虽然吐蕃整体国力一时会因此下降,但对于南日松赞和王室本身来讲,只要能够切实掌握大权,这种程度的牺牲,倒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