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以苏木的名义办起来的,苏木自然成了学校的校长。
她还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们上生理卫生课。
不过因为她自己还在上大学,也就一个月来一次,其他时候可以让她们自习。
生理卫生对女孩子挺重要的,农村一般不会上这种课,初中又是和男生同班有些老师都不好意思讲课,都是让他们自己看。
现在这是女子学校,倒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多让女孩子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她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这也是苏木上课的目的。
苏木把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开了个会,说了当初办这个学校的初衷。
当老师们看到校长这么年轻都很惊讶,想不到她还只是个十九岁的孩子,却有这样的魄力去办一个女子中学。
有些人怀疑她背后应该有人,不然她怎么可能办起一个学校来。
也有些人对她很佩服,毕竟要让穷苦人家的女孩子有学上,还是全免费的,思想境界有多高,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暑假还有一个月时间,陆在川和苏木把工艺品厂也办了起来。
之前两个月,陆在川已经在省城注册了一家外贸公司,还去京城参加了外贸订货会,了解了很多国外在工艺品方面的需求,像藤编的篮子、干花、竹制品等都很受欢迎。
他还带了苏木之前的刺绣品和扎染布料做的桌布、围巾等,有国外客户很喜欢,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订单。
工艺品厂开起来,附近很多中年妇女过来找工作。
苏木请了苗寨里最厉害的刺绣阿婆过来教他们做绣品,还用自己织的布做扎染,裁剪成各种成品。
方巾、头巾、布袋、围巾等,苏木加入了后世一些现代的元素,给国外的客户寄了样品,客户很喜欢,订单马上多了起来。
苏木又请了苗寨里的银匠师傅过来,订制一些欧美元素的银饰品,物美价廉,听说在国外很受欢迎。
这期间也有一些学校推荐学生过来,都是一些成绩优异但家里实在穷得没办法读不上书的女孩子。
当她们看到这么好的学校的时候都很惊讶,当然也有人怀疑在这样一个新学校能不能考上大学。
可是没办法,能来这读书总比没书读好,所以有些人也是报着试一试的想法。
有些送孩子过来的家长听说这边在招工,也决定一起留下来,一来可以照看一下孩子,二来也可以赚一点钱。
不过他们就要自己去当地租房子住,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等八月底,第一批报上名的女孩子都来了。
一共才四十多人,想到是第一批要抓质量,还是开了两个班。
而且都是高一。
苏木是想从高一开始自己带一批学生出来,这样以后有学生考上大学就完全是自己学校的成绩。
如果直接收高二、高三的孩子,成绩就不好算了。
期初这么少学生也挺好,压力会比较小,老师也比较轻松。
只有这些学生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们身上,而且他们也想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来,个个干劲十足。
有一个省城来的老师,说可以联系以前的学校帮忙订购一些辅导资料和试卷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开学之后苏木回了医科大学,参加了大二的考试,通过后依旧和廖叔平在搞苗医药的项目。
七月的时候她已经通过了个体行医资格考试,可以为人看病。
不过她暂时还没那个精力,还没开始行医。
工艺品厂的生意如火如荼,学生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工厂里勤工俭学,赚一点钱回家。
大家都很高兴,又能上学又能赚钱,真是一个好学校。
很多学生的家长也来厂里做工,倒比以前在乡下生活更好了。
陆在川通过一个国外客户又接到了一批制作干花的订单。
在厂后的空地里种起了一大片薰衣草,还有麦田。
“你说种麦子干嘛?我们南方能种麦子吗?不是都是种水稻?”有人问。
“而且我们这是厂,还种粮食干嘛,又不能卖粮食。”
“不知道,可能有什么用吧?”
也有老师问陆在川这个问题,陆在川微笑,“这是要做工艺品。并不是要打粮食,而是等长出麦穗就直接连杆收割下来,经过干燥消毒然后喷色,做成工艺品,插在花瓶里面很好看。”
“啊?那不是太浪费了?”老师惊讶。
“不,不一样的。像这么一把麦穗……”陆在川在手上比划了一下,就半个手腕大,“能打出多少粮食?卖不了几毛钱,可是做成工艺品就能卖出几块钱。所以这不是浪费粮食,而是让它利益最大化。再说我们国家也不缺我这点粮食,缺的发展经济。”
“还有那些薰衣草,到时都制成干花,包装出口。”陆在川指着那一片花田说道,“外国人就喜欢这些天然的东西,又不会枯萎,摆在家里又好看又上档次。”
“别说还真是。”老师感慨,“人家外国人就是懂得享受,听说他们有些人家里还天天插鲜花?那得花多少钱啊?”
“他们现在发展得比我们好,自然就有精神上的需求。”陆在川点头,“等我们国家经济搞上去了,自然也会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课本上都说的很明白了,等我们富裕起来,有了经济基础,这些方面一定会比他们还好。”陆在川说道。
他也经历了前世,知道以后国家会高速发展,祖国日新月异,科技得到空前发展,到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是很让人期待的一件事。
不过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农村地区很贫穷,特别是黔省这些山里,一直在后世都是最穷困的地方,孩子上不起学,有些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农村很多破败的教室,大家要走几里路上学,大冬天也穿着拖鞋。有些一天只吃一餐饭。
所以苏木做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他觉得苏木很了不起,自己都没有想到要做这些。
她还说了,到了冬天碧水江进入枯水期,她一放假就回来帮村里建桥。
原来进村的吊桥如果想保留也可以,就在边上建一座可以通车的水泥桥。
这样到时候种的三七要运出来也很方便。
而那些本来要用吊索的地方就建起吊桥来,有了吊桥就比以前用吊索安全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掉进江里。
当然不是每个地方都建桥,有些地方才几户人家就没必要,费时费力去建桥,使用率太低,还要维护,太不划算了。
不过之前苏木说要为村里建桥,说到做到,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所以虽然现在很多事都是陆在川在做,但是他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