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书 > 其他类型 > 我爱大明朝 > 第二一七章 出兵(上)

第二一七章 出兵(上)(1 / 1)

热门推荐:、、、、、、、

女真人入主中原,除了女真统治者“志比天高”,有所图谋,还有另外一重大原因——女真人对明廷不但并无好感,且还相当之仇恨。

中国古代王朝对待边远异族的态度,远远不是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面看到的那样:宅心仁厚,动不动便以天朝的恩德区感化他们。事实有时候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是什么,事实是这样:在明王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里,对东北少数民族——女真人所采取“以夷治夷”、“分而治之”、“分其枝,离其势”等一系列错误、反动的民族羁縻政策。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明王朝对女真人的羁縻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抚喻利用阶段、抚剿并用阶段、剿杀镇压阶段。由于这一错误、反动民族政策的实施,造成女真人的愤满,以至矛盾的彻底激化。从而激起女真人一次又一次反抗、又一次一次被镇压、而一次又一次的崛起,最终“一剑封喉”致明王朝覆灭。

众所周知,一个封建王朝从创建到灭亡,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短暂的繁荣发展期,便转向社会矛盾积累期,最终深陷内部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等众多矛盾的积合期。其结果,王朝覆灭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这或许是中国历史更迭,不可逾越的怪圈。

因此说,不断避免和化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健康和谐向前发展,对于一个统治阶级来说,是何等重要。历史告诉我们,明王朝在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中,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大多是错误的,失败的。尤其到“纪纲紊乱”、“吏治”、“财政竭绌”、“边备废弛”社会各种矛盾不断积累恶化的中晚期;更显示出,明王朝在避免化解矛盾的昏庸与无能,错误地迷恋武力。最终“自缢煤山”的历史悲剧,是难以逃脱的。

在导致明王朝灭亡的诸多因素中,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明王朝对东北女真人,所推行错误、反动的民族政策,是导致其灭亡最直接的原因。

明王朝一统天下,沿袭元朝旧制,对东北女真人进行管理。由于狭隘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斥敌视异族在统治者心里作崇,故而对东北女真人推行“以夷治夷”、“分而治之”“分其枝,离其势”等错误、反动的民族羁縻政策;挑唆女真各部互相火拼、仇杀,导致女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极大地遏制了女真社会的发展。此外,女真人还要饱受地方职官、边将的欺压、盘剥、蹂躏。这些人的民族歧视行为,激起女真人的强烈不满,与日俱增。对此,明王朝并未从民族政策中找到矛盾的症结,采取行之有效化解矛盾的方法,而是迷信“穷兵黩武”;一次又一次述诸于武力,对女真人进行残酷镇压和疯狂的打击。尤其,到了中晚期各种社会矛盾均已恶化;明王朝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政治形势下,本该顺应天意,安抚各边陲的少数民族稳定边疆,确保国祚无虞;相反的,对女真人更是变本加厉。从而,激起了女真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浪潮。

女真人与明王朝的斗争,是坚苦卓绝的。他们时而俯首称臣,以规避打击;时而又暗中保存实力,壮大自己;时而又不堪忍受其进行抗争,而惨遭杀戮。女真人就这样,与明王朝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形成一股顽强的抵抗力量。

时至弘治年间,辽东女真人同明廷之间的已逐趋紧张,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很好的方式:征服它,再同化它!

但是这个时候的明廷始终还没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女真人身上,对于明廷来说,女真人再怎么折腾都是在小打小闹,其破坏性与危害性远远比不上北边的鞑靼与瓦剌——蒙元旧势,才是明廷的心腹大患。

真正能认识到女真人的潜在危害性,并想将这种威胁掐死在孕育状态中的,纵观明廷,只有俩人,一个是骠骑将军王睿,另一个便是小公爷朱麟,后者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在辽东边军中任职,凭借其与生俱来的指挥与战略眼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深谋远虑的思考,才行得出这么个结论。

是以,小公爷同骠骑将军一拍即合——辽东女真这帮凶悍龟孙,咱得琢磨出个点子,来灭了它。

上天从来不会提供一个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机会,他只会通过暗示性的提示,提供出一个可行的契机,剩下的便是人为的去创造条件,构建联系,最后形成当事人所需要的条件。所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这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于是乎,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安鸿雁进京一事,硬是被这俩货利用了起来,为大明创造了一个不得不出兵辽东的理由。

小公爷前几日“造访”骠骑将军府,发表了一番他对辽东女真人的看法,并指出,若将安鸿雁“卖”去纸醉楼,虽可揪出背后黑手,但貌似并不会引起满朝老王八蛋们的足够重视与同仇敌忾,而若是将安鸿雁继续留在骠骑将军府则不一样,女真人知道安鸿雁在骠骑讲究府,大有可能会铤而走险,袭击骠骑讲究您老呐,事情若到了这一步,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咧……

骠骑将军当时听了小公爷的想法,便生出一种将这厮给活活掐死的冲动——这他娘的,不是将老子做诱饵去钓鱼,而且钓的还是鳄鱼……

事情的发展大致上还是在这俩货的计划当中,这其中虽有偏差,但万幸半路杀出个黑不溜秋的吴黑翔,一切又转危为安,步入正轨……

文扎进了诏狱的第二天,锦衣卫便整理出了堆积如山的种种案卷铁证:他们是女真人,他们袭击安鸿雁与骠骑将军府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等等,应有尽有!

大明朝野如同沸水一般沸腾了,朝臣们愤怒了,弘治愤怒了。

朝议是在义愤填膺与一片咆哮身中度过的。

毫无异议:出兵辽东!

必须要给建州女真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弘治年间,君臣终于就这一事件达成了共识,但是在接下来的议题中,却出现了分歧:谁领军?

弘治有意让骠骑将军王睿领军,王睿本人也有这意思,而且他去辽东的意愿相当之强烈:除了是要对付辽东女真这一特殊意义,他眼下压根儿便不想呆在京城——因为安鸿雁今儿醒了,万幸她只是醒来问了句这是哪儿,便又脑袋一歪,继续昏睡了过去。

速速离京,事不宜迟!

安鸿雁一醒,不知屠千娇会闹出什么事儿来。

想想都觉着后怕。

但满朝文臣们却不这么想,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自洪武后期,我朝便再无武将挂帅领军出征之例。

他们的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玄机:弘治的改革兵制之举,已在大明全国推行,嗅觉高人一等的朝臣们自是嗅出了这背后的意思——武人地位势必水涨船高。

他们这是在尝试维持原有的文人权利——这是顽固派对于革新之举的阻挠与破坏,他们实在是太坏了。

大明为了限制武将权势过大,当真是采取了种种措施:首先挂帅出征的,必须得是文官,武将只能作为副手,没有部署调动大军的权力,该怎么做,战该怎么打,得完全听从文官元帅的指挥,一句话,他们只有冲锋陷阵的权力,这种制度下,久经沙场的武将们貌似没什么大用,而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文官出身),不得不说他们是军事天才,不需经过战争实践的考验,便能直接做帅,但这样的人物当真是少之又少,纯属个别现象;其次,除了安排文官挂帅,还会安排几个太监做监军,试想一下,你在前边冲锋陷阵,整日出生入死,身后却紧跟着个死太监在你耳边上歪歪,你会是个什么心情?因为战局始终是不断变化的,出于作为一名负责人的将军的考虑,你这一刻觉着应当以防御为主,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死太监便会说你惧战怕死;下一刻,你觉着时机成熟,可以进攻,死太监又说你在轻敌冒进,贪功骄战;更要命的是,谁都不能保证战场上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导致战局变化,甚或是产生一些小败,这个时候死太监的便会各种小报告,各种诬陷,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

当然,通情达理熟知兵法的太监也不是没有,但也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比如永乐年间的郑和、嘉靖年间的冯保,可他们都是限量生产而不是批量生产。

一句话,大明的武将们做得很辛苦,很憋屈,他们常打败战,完全是制度的产物,1148

最新小说: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九零福运小俏媳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八零好福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