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肆无忌惮地横空出现,在村里引起来轩然大波,她和杜若虚以及两年前曾经在村里出现过的陈艳之间的种种传说、猜测成为了今晚这个小小村庄里寒冷冬夜中人们最热烈的谈资。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其中奥秘的人们都在纷纷探究他们的过去,其实这一切都应该从杜若虚大学毕业后分配的新阳县一中工作开始——
“同学们,我姓杜,今年二十三岁,刚刚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是你们的语文老师。”身穿雪白衬衣,藏青色长裤、温文尔雅的杜若虚正风度翩翩地站在新阳一中高52班的讲台上,向学生们做自我介绍,这是他参加工作后上的第一节课。
杜若虚是十月份出身的,其实他过个把月就满二十四周岁了,用家乡农村的虚岁来算,是二十五岁了。但他认为,按城里的算法自己就是二十三周岁,这样算来几乎相差了两岁。他喜欢自己变得年轻些,何况他的外貌真的很年轻,就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学生模样。
他边介绍,边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中央写了个斗大的“杜”字,然后顺手在旁边紧挨着写了个“23”,因为三个字都很大,虽然中间隔了点距离,但跟字比起来,那点距离就微不足道了,看起来黑板上就像写着“杜23”。
“哈哈哈,杜二三,真逗。”最初发现这个写法特殊的学生谢子华忍不住笑出声。结果接二连三的,这些比杜若虚才小了几岁,甚至有几个上学迟跟杜若虚年龄差不多大的学生,他们盯着黑板上的“杜23”,也禁不住哄堂大笑起来,最后竟然边笑边拍着巴掌齐声叫“杜二三,杜二三……”
杜若虚显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奇异的效果,他愣愣地掉头仔细看看黑板。嘿!真的是“杜23”,看着笑的前仰后合的学生们,杜若虚没辙了,只好也挠着脑袋跟着学生们傻笑。可是,他笑得像朵花似的,太迷人了。
其实那些边笑边叫的学生正在偷偷观察老师的反映,虽然这是个刚毕业的新老师,他们可以稍稍随意嬉笑一下,但是毕竟他是老师,如果这个老师大发脾气,他们还是会适可而止的。
可是这个老师并没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发雷霆,但也不像有些新老师那样手足无措,他只是像阳光、像花朵似的笑着,笑着,笑容那么明朗,那么灿烂……
这个老师站在那里就已经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现在他笑起来,那幅图画似乎就更有活力了,现出了温暖的阳光,拂来了徐徐的清风,绽开了美丽的鲜花……
学生们观察着,先是对这位老师竟没像别的老师那样大发脾气强力压制大家而惊讶,继而不知不觉被杜二三老师的笑容迷得呆住了,这种呆状一传十,十传全班,一时间满教室竟然鸦雀无声。
“天啊,这个老师笑得太好看了,从来没看到过笑得这么好看、这么开心的男子。我们起哄叫他外号,他一点也没生我们的气。”这是当时全班男生、女生的共同心声。
教室里安静得有些诡异,杜若虚这才发现全班的学生都呆呆地望着自己,他很奇怪地上下左右打量自己,没发现什么异常。难道在背后?杜若虚又背过手拍拍身后,还是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疑惑地问台下的学生:“我身上有什么东西不对吗?”
只听一位女生兴奋地回答:“杜二三老师,你没有什么不对。”
杜若虚:“啊?那为什么你们都盯着我?”
赵子华神神秘秘地说:“杜二三老师,如果说你身上有不对,那就是你笑得不对。”
“我笑得不对,为什么?”杜若虚更摸不着头脑了。
“因为你笑得太好看了,把我们大家都差点迷死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赵子华旁边的一个大胆的女生回答。
“啊,我有吗?”杜若虚没想到是这么个不可思议的回答。
可是,学生们回答得更是不可思议了,他们竟然在赵子华的怂恿下,齐声拍手叫:“杜二三,迷死人,不偿命。”
杜若虚做出受宠若惊的模样:“天哪,你们给我戴的这顶帽子也太高了。不过,我不叫杜二三,我有个跟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一样的名字哦,只是姓氏不一样。你们猜猜看,我叫什么名字?”他怕学生以后真的会当面不断叫自己“杜二三”,还是赶紧扭转局面,找回点老师的尊严吧,不然的话,这些学生会得寸进尺的,到时他们不学知识,只会上课跟我开玩笑弄得一团糟,那就不好办了。现在还是趁机引到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上来吧。
“杜甫。”有学生大叫。
“杜牧。”
“杜宇。”
“杜如晦。”
“不对,杜宇和杜如晦不是大诗人。”赵子华提出反对意见。
杜若虚摇摇头,笑着说:“哇,你们也不用这么夸张吧,直接把那些大人物的姓名安在我的头上了。我说了,只是名字相同,姓氏不同。”
“杜白。”
“杜原。”
“杜浩然。”
“杜相如。”
……
学生们猜得兴趣盎然,整个教室热闹非凡。
最后,杜若虚揭开谜底:“我叫杜若虚,跟唐代大诗人张若虚同名。希望你们今后当着我的面还是尊称一下杜老师,至于背后你们叫我杜二三或是其它绰号,我不管,只要不是侮辱性质的就行。张若虚你们听说过吗?”
“没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杜若虚有点吃惊,不过转念一想,毕竟他们只是一个小县城的中学生,能接触各种书籍的机会也不多,没听说过张若虚这个名字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张若虚三个字,接着向学生侃侃介绍:“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仅存诗两首,其中有首《春江花月夜》,特别著名,被称为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这首诗还被人称赞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在唐诗史上地位超绝。”
“哇,这么厉害!”学生们被杜若虚的高端介绍吊足了胃口。
“嗯,真的很厉害。可惜你们以前不知道张若虚这个人,那么我估计他的这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你们也没读过吧?”
“没有。”学生老老实实地齐声回答。
“杜老师,听这首诗的题目,好美哟,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赵子华问,他已经改了对杜若虚的称呼,不再直接叫他杜二三,而是改称杜老师,因为杜老师的讲解让他觉得这个杜老师很不一般。
“好啊,不过这首诗很长,你们有耐心听我读吗?”
“如果写得好,我们肯定有耐心听,如果写得不好,我们就不会听完了。”
“我相信你们肯定会听完的,因为这首诗真的很美,很美。”
杜若虚开始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他的声音好好听哦,好有磁性啊;他的普通话也比以前那些本地的老师准确多了,不愧是大学毕业生;他的朗诵好有感情啊,再加上表情和恰当的手势动作,跟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朗诵差不多,听他的朗诵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全班学生都这样想着,感受着他的朗读魅力。
张若虚的诗写得太美了,杜若虚的朗诵太好听了,二者结合,全班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教室里落针可闻。杜若虚读完了,学生们仍沉浸在美好的诗的意境中,安静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从那美好的意境中清醒过来,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还意犹未尽,强烈要求杜若虚教他们朗诵这首诗。杜若虚同意了,在黑板上写下了这首诗,让学生抄好后再读。
杜若虚的粉笔字那也是一流啊,简直就是养眼的艺术品,看他的粉笔字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沙沙沙……”教室里一片安静,学生们认真地在笔记本上抄写着这首诗歌。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学生们整齐地朗诵着,杜若虚还告诉学生,如果朗诵时能够配上一首名叫《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作伴奏,那就更美妙了,可惜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创造条件,说不定将来有出息了,买台收音机,听到那首音乐,自己随着音乐朗诵,那才有意境。当然,最有意思的是,有机会到大城市去听诗歌朗诵会、音乐会,也许能够听到这两者结合的天籁之音。
杜若虚的这番话,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引起了学生们学习《春江花月夜》的更大兴趣。
于是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都在热烈地自由背诵《春江花月夜》……
一节课下来,杜若虚感到十分满意,想不到自己这开学第一节课居然成功达到目的了。开学谈话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现老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位老师感兴趣。本来杜若虚设想的谈话过程根本不是这样,想不到课堂气氛瞬息变化,幸好自己顺其自然,反而效果比自己预料中的要好得多。
杜若虚的外号和名声就和他的这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第一节课在全校传扬开去了,大有在全校老师中后来者居上的味道。
很多年后,已经成为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赵子华,在教学生学习巍巍的《我的老师》这一课后,给自己的学生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回忆当年的杜若虚老师,文中有个片段写道:
很多年以后,许多老师的名字我们已经模糊或忘却。只有杜老师,虽然才教了我们一年,但他的绰号杜二三,还有他那个跟唐代大诗人相同的名字——若虚,连同他的迷人微笑,连同他那富有磁性的朗诵声音,连同《春江花月夜》的美丽诗篇,连同他的第一节课,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
杜二三,这个绰号,是我们对杜老师的认可和称赞,他也不反对我们叫他这个绰号。可是,从那节课后,我们再也没当面叫过他的这个外号,因为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亦师亦友的好老师。从此,他和我们一起打篮球,教我们唱歌,跟我们一起劳动……在那个死板教条的年代,他跟别的老师不一样,他就像我们邻家的大哥哥!
杜老师的第一节课,没有拘束,没有威压,没有说教,只有迷人的老师,开心的学生,美丽的诗篇。同学们对杜老师的第一节课的评价是:难忘。
同学们都说:杜老师人长得精神,笑容迷人,声音好听,读的诗美,写的字美,上的课有味道,连名字和突如其来的外号都是那么别具一格,让我们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人是艺术,他的朗诵是艺术,他的字是艺术,他的课是艺术,连他的微笑也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