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田野,一片芬芳。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其实并非如此。野地里不知名的小花开得正艳,满山遍野皆是。成群结队的蜜蜂,飞来飞去,甚是热闹。小麦正在抽穗,油菜已经成熟。今年的油菜籽饱粒大,乡民们正在加紧收割,大地一片熙攘。武则天、李仙宗一行在田边下马。百姓见了,一齐跪下迎接。
众人参差不齐地喊道:“草民参见太后。”
武则天想起干热风,不禁忧心忡忡。她不热不冷的与乡亲们打着招呼:“起来吧,油菜长势如何?”
一老者答道:“托太后的福,今年的油菜棵壮籽满,多年少见呀。”
近些日子,武则天心绪不佳。干热风的话题,时常萦绕在心。她催促道:“快收快打,若再晚几日,干热风吹来,就不好办了。”
见武则天如此讲话,李仙宗不觉一怔。他不以为然地奏道:“太后,油菜成熟得早,干热风无损于油菜。”
李仙宗如此一讲,武则天才想起李仙宗前些天说的话。她心头一亮问道:“是嘛,若再遇上干热风,就让百姓多种油菜。”
农人见太后如此关心,感动地喊道:“太后英明!”
万安山下,农田连片。这里临近伊河,水利条件优越,庄稼长势非常拙壮。武则天一行走在田间小路上,视察着地里的庄稼。见武则天远远地走在前面,上官婉儿悄悄来到李仙宗身旁。
上官婉儿心底善良,处处为人着想。听了刚才的话,她为李仙宗捏一把汗。当面驳斥太后,大不敬的罪。李仙宗刚入朝不久,尚不懂得这些。惹脑太后,那可如何是好?上官婉儿想,应该提醒李仙宗。她瞄了武则天一眼,低声地问道:“李大人,下官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仙宗从没与上官婉儿交谈过,见了这漂亮女官脸儿不由红了。他爽朗地讲道:“上官大人,有话不妨直言。”
上官婉儿策略地问道:“刚才你的话过于直率,有损太后尊严。”
李仙宗托着下巴良久不语。突然,他恍然大悟道:“啊,莽撞得很呀,怨下官心直口快,一时失虑。”
上官婉儿嫣然一笑,露出两个好看的酒窝。她矜持地劝道:“此话须背着人告诉太后,不然,太后发起威来……”
李仙宗甚为感动,双手一揖道:“下官刚刚入朝,尚不懂为官之道,多谢上官大人指教。”
上官婉儿害怕武则天听到,孰料,李仙宗竟如此张扬。武则天向回走来,威严地叫道:“婉儿过来!”
上官婉儿一见太后走来,情知大事不好。她明知故问道:“不知太后有何吩咐?”
武则天本想警示婉儿,不料她却与自己打起哑迷来。武则天愤愤道:“你与李爱卿讲些甚么?”
上官婉儿止不住一阵心跳,慌忙掩饰道:“没讲甚么?只是拉拉家常。”
武则天何等聪慧,见上官婉儿与她兜圉子更加恼怒。武则天双目一轩问道:“可是讲李爱卿纠正哀家的话?”
见武则天追根究底,上官婉儿吓得局促不安。她慌忙辩解道:“太后,不是……的。”
武则天越发愤怒,不禁威逼道:“事实摆在面前,竟敢矢口否认。不是甚么?”
上官婉儿见隐瞒不过,只好抱歉地答道:“太后不必发怒,臣知罪。”
武则天的脸色缓和了,她换了一种口气道:“这就对了,有甚么就是甚么,哀家并不介意,不必遮遮掩掩。”
上官婉儿略一躬身,红着脸道:“谢太后宽恕。”
武则天的举动,招来众人围观。她当众宣布道:“李爱卿是上天派来的神仙。在哀家面前,愿讲甚么,就讲甚么,无须忌讳。”
李仙宗感动万分,连忙一揖道:“太后如此大度,臣下谢了。”
干热风说来就来,从小满算起,一直刮了二十多天。干热风刚过,又下了一场连阴雨。雨过天晴,大风又起。宫院里黑云罩顶,树身倾摇。高大的白杨树哗哗地惊叫着,像是顶不住大风的袭击。
武则天坐在宫门外,痴呆呆地望着树梢。她一脸惆怅,五内俱焚。正是麦收季节,也不知农人的麦子到底如何?昨日,派出几人下乡巡察,至今仍不见回来,急得武则天坐卧不宁。正在这时,李仙宗、姚元之、宋璟依次进了宫,三人各抱着一捆麦子,徐徐来到太后面前。
李仙宗垂头丧气道:“太后,这是河南县一带的麦子。”
武则天翻看着麦子,仔细问道:“有籽无籽?”
李仙宗用双手搓了又搓,小心翼翼地吹去麦糠,手里只有几个麦籽。
武则天摇头晃脑地来到姚元之身旁,仔细地看着他手中的麦子。
姚元之沮丧道:“太后,这是洛阳县的麦子。”
宋璟接着奏道:“这是河阴县的麦子。”
说罢,二人又搓又吹的。武则天看去,麦籽寥寥无几,麦糠倒是洒落一地。她惆怅地低下头,在宫院里徘徊。几个人呆站在那里,也不敢多言。过了片刻,武则天闷闷不乐地问道:“姚爱卿,既是小麦绝收,下面就是赈灾的事了。调粮的事可曾齐毕?”
姚元之一揖答道:“调运齐毕。”
武则天痛苦地闭上眼,久久无言。最后,她细心地问道:“总共调运多少?”
姚元之垂首答道:“三十万石。”
武则天点头道:“如此甚好,明日粮食上市,开始救灾。”
第二天,洛阳大街上,一群乡民拿着粮袋姗姗走来。他们满脸菜色,少气无力。一边走,一边交谈。
民意忧虑地问道:“爷爷,如今遭了灾难,麦子不知多少钱一石?”
程老汉年纪大,经验多。寻思了一阵揣猜道:“往日是三个钱一石,如今最少也得五个钱一石。”
石头有些不相信,他担心地问道:“爷爷,五个钱一石恐怕不行?灾年的粮价都翻倍地往上涨。”
程老汉加快了脚步,心有余悸地答道:“是啊,这是灾年的轨律,粮价会越涨越高。吾等不如快去买粮,晚了要吃亏的。”
三人来到粮市,见一街两行皆是卖粮的,心里有些奇怪。程老汉想,往年遇上灾情,卖粮的寥寥无几。今日为何大不相同?三人走到粮摊前,见耀眼的是金色的小米,油亮的是小麦。还有大豆、小豆和一些杂粮。
程老汉抓了一把小麦,仔细看着。这时,一伙计吆喝道:“上好的小麦,四个钱一石!”
另一摊位上的商人也在喊:“小米,四个钱一石,快来买吧。”
各个摊位上的商人争相吆喝道:
“红小豆四个钱一石!”
“大绿豆四个钱一石!”
……
程老汉见了,大出意外。怎么也没想到,大灾之年粮价竟如此便宜。他悄声道:“民意,才四个钱一石,快买吧!晚了要涨价的。”
民意来到摊前道:“掌柜的,吾要一石小麦。
石头接着叫道:“吾也要一石。”
看来刚刚开市,民意、石头买粮之后,一伙农人风涌而至。大喊大叫,争先恐后地抢购粮食,市场立即热闹起来。